653 李氏经济学:要敢于殴打顾客~_大清话事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53 李氏经济学:要敢于殴打顾客~


5月  25日。

双方签署了城下之盟~

普鲁士王国投降,并接受了很苛刻的条款,背上了极其沉重的债务,赔款高达  800吨黄金,首付  200吨,其余慢慢还。

……

至此,茶叶战争的最后一丝尘埃终于落地。

李郁彻底放下心,战争的目的基本达到了,接下来就是巩固赢果。

仗打赢了,就是赢吗?

未必!

战争只是手段,只是途径。

要赢的彻底,要在战后拿到实打实的丰厚利益!确定起新秩序!传播广泛的影响力!

利益是黄金,是土地,是矿产,是人才。

新秩序正在建设中。

影响力难以精确表述,复杂且微妙。

……

欧陆所有的报纸在  6月  1日集体刊登了吴皇亲手撰写的文章——《和平后,塑造国际新秩序》。

文章分三块。

第一块讲述茶叶战争的起因、经过、影响。

第二块强调文明的内核。

第三块描述战后,所有阶层的美好前景。

最后告诉所有读者,文明的吴军兑现承诺,即将有序撤退归国,欲将和平归还给所有人。

吴军绝不是为了土地和黄金而远征,只是被逼无奈,需对部分暴虐的君主和贵族小施惩戒。

……

在吴皇的呼吁下,“全球自由贸易协会”在维也纳宣告成立,欧陆大大小小  35个王国参加并签字。

核心条款是:成员国之间进出口货物关税,不分品类,全部降至  10%。

吴国作为大哥,将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吴皇公开签字承诺将全球贸易顺差的  30%拿出来成立一个专项基金会,用于直接投资吴国皇室指定的任何成员国的任何地区的任何行业(注:不能购买土地)。

注意:

之前三大条约约定的是  20%,如今是  30%。

之前返还贸易顺差额是分轨的,也就是赚了谁家的钱,按比例返还给谁家。

如今不同了~

不分国别,将所有贸易差额并合并设置一个资金大池子(从理论上讲,吴皇室可以通过返还,让某一块区域瞬间暴富,或者某个行业瞬间腾飞)。

……

报业又集体亢奋了,从各个角度分析自由贸易对人类的积极意义。

从客观上讲,自由贸易确实会拉升此时欧陆普通工人的生活水准,中产阶层也是受益方。

大资本家和王室是受损方。

最大的受益方是——新崛起的买办阶层。

那些活跃在地中海、大西洋的海盗头子们摇身一变,借着茶叶走私的熟脸迅速成为了第一批买办。

他们穿上燕尾服,剃去乱糟糟的胡须,裹着一身海腥味走入伦敦、巴黎、维也纳、阿姆斯特丹~

……

欧陆各国当然有聪明人看穿了吴皇的用意。

但吴军分散驻扎在维也纳、柏林、华沙、阿姆斯特丹、以及洛林地区、黑海地区、地中海地区。

谁敢跳反,下场不会好。

欧陆在短时间内再无法组织起像样子的军队了,无论是人力、武备、资金还是信心都不支持。

一些影响力不大的报纸开始刊登前线士兵的回忆录,试图给读者灌输一个印象:吴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打个钢印。

……

这一切的一切背后操盘手都是李郁。

李郁每天工作  8个小时,部署工作、接见客人、忙着埋雷。

在他的如椽大笔下,从阿拉山口到易北河的无数矿产、森林,被低价有偿转让给吴国商人,期限  5年到  10年不等。

吴国的多位皇子预娶外国公主。

就连李郁自己也挺身而出,纳了一群各国王室、贵族、科学家的女儿为妃。

每天,陛下坚持会面  4名客人,临幸  1名异域女子。

为了帝国,陛下真的付出了太多太多。

……

打个形象的比喻,欧陆板块就像是一块摔碎的镜子,碎片太多,裂缝数不清。

再加上茶叶战争,裂缝更多了。

在未来的  5~10年内,欧陆再次团结起来,不计得失,以武力对抗吴国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简单分析一下,明显的矛盾有:

撒克逊和整个欧陆(背刺)~

法兰克和整个欧陆(国体)~

波—立联盟和欧陆主要强国(吞并)~

另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历史矛盾,数不清,根本数不清。

……

战后,吴国在欧陆周边拥有至少  5处军事基地,众多的羁縻势力,以及一个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忠心耿耿的二弟(撒克逊)。

可李郁还是不放心。

为了施加更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他又搞出了新花样——向所有第聂伯河大会战的受伤勇士按月发放工资。

条件比较严格,需要同时满足:

明显伤残。

生还回国。

少校以下。

……

满足条件的士兵可至领事馆一次领取半年的工资,按照每月  3枚银币的标准发放。

报纸又大吹一通。

赞扬吴皇的气量、大度、宽容。

顺便暗戳戳的贬低一下各国的封建君主。

按理说,赢的很全面了。

但李郁还是意犹未尽,生怕赢的不够彻底,不够爽,又开始折腾幺蛾子。

在第一批回欧的镀金报业人士协助下,刊印连环画。

画多,字少。

主题是“反战”、“嫁汉”。

其中有一本《茶花女》,讲述的是一位在干涉战争中不幸死掉了未婚夫的法兰克女子,最终主动嫁给吴军士兵的故事。

元素很丰富,卖点很足。

有大义、有爱情、有血浆、有瑟瑟。

……

李郁还以皇室名义弄出了一个国际奖项——最高文明奖。

每  4年选一次,颁奖对象是在任何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任何国籍人士,获奖者将得到  3000两黄金以及吴国贵族头衔。

沃尔夫成为了第一个幸运儿。

旅居圣彼得堡,人死了快十年的著名数学家欧拉也得奖了。

报纸一片哗然~

随即,更震撼的事情发生了。

欧拉的家人拿出了一份遗嘱,证明欧拉在生前就有希望自己尸骸埋在东方的意愿。

……

尊重个人意愿,欧拉的棺材重见天日。

他的几位妹妹、家眷、学生足足  51人护送尸骸踏上了前去吴国的海船。

欧拉的亲戚家属将定居松江,享受恩荫,一辈子的衣食无忧。

欧拉的学生可以顺利进入科学院,将来出点成果,功名富贵不在话下。

于是,

苏州府上方山的“先贤墓”继伏圣、富圣、拉圣入住之后,又增加了欧圣。

疯狂的艺术生不可名状的收藏爱好——收藏科学家的尸骸~

……

和欧拉生前私交不错的法兰克数学家、物理学家拉格朗日、还有傅里叶、蒙日、卡诺等人,在众人极力劝说之下纷纷携家眷踏上了去吴国的海船。

暂时离开母国,避免步了拉瓦锡的后路。

到了松江,他们都将获得一份收入不菲的科学院教职以及贵族头衔。

吴皇私下表态:

“对于外国籍科学家,我们需要有一个衡量标准。”

“如果他活着的时候主动迁居江南,那他一定是位伟大的科学家。”

“如果他因为种种原因,活着的时候没能迁居,但是死前立下遗嘱愿意把自己的尸骸葬过去,那他也是小有名气的科学家。”

“如果他生前不愿意去,死了也不愿埋过去。那这个人一定是欺世盗名、沽名钓誉之辈,我们应当揭穿此人的虚伪面目,把此人开除出科学家序列,埋进历史的垃圾堆。”

“瓦特,就是一个典型!”

艺术生的性格缺陷暴露无遗。

很狭隘!

睚眦必报!

不可名状!

……

金口玉言,一言九鼎。

撒克逊皇家科学院院士瓦特先生开始厄运连连,先是被私生子上门闹事,索要抚养金。

后有多位合伙人的家眷在报纸上哭诉瓦特人品恶劣,长期欺骗合伙人,致使合伙人一一破产。

舆论风暴愈演愈烈。

最终。

一名破产资助人的女儿在报纸上揭露:

她的父亲曾经资助瓦特先生的研究事业足足  7年,后不堪重负,工厂破产,父亲郁郁而终。

瓦特先生名利双收之后,竟然试图让自己当他的秘密情人。

报道之后,

瓦特身败名裂。

大批有良知的民众围在他的住宅前漫骂,有激进分子在深夜向其私宅投掷了燃烧瓶。

瓦特先生仓皇出逃,去了大洋彼岸的里士满。

……

不管怎么样,这个世界总算是恢复了平静。

吴军开始分批东归~

黑海——地中海——苏伊士(此段走陆路)——红海——印度洋。

其中一批军队在果阿登陆,武力摧毁了马拉塔联盟。

莫卧儿王朝得到了吴军青睐~

双方签署了军火大单!

吴国将扶持莫卧儿王朝这个傀儡,打压地方部族,基本确定了南亚次大陆新秩序。

……

分批撤兵时~

有一部分仆从军士兵选择不走了,他们在黑海附近做起了农场主,并在农场周围升起五色星条旗。

他们开始恶补汉语,摒弃原名,试图做个真正的上国移民。

善良的吴皇批准他们保留自己的轻武器,日常防身。

沿北线陆路返回的士兵在西清向导指引下,顺手摧毁了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的王帐所在,不曾深入山区。

从此,

蒙古人在高加索地区放牧。

哥萨克在第聂伯西岸定居。

西清在中亚三汗国的中间地带过了半游牧半农耕的生活。

从鄂毕河到第聂伯河,从伊犁河到莱茵河,吴国的移民屯子炊烟袅袅,吴国的商人来往不绝。

……

李郁一声令下,将多余的大炮、马车、辎重就地出售。

这么些笨重的家伙不远万里拉回家肯定不划算,运输成本太高,不如造新的,还能拉动工业发展。

因为是战场开了光的武器,价格上浮一倍。

奥斯曼人买了一批。

哈布斯堡君主国又买了一批。

波—立联盟咬牙也买了一批。

二弟也默默地买了一批。

……

李郁笑呵呵的坐船离开了。

顾虑?

不存在的。

炮弹会落在购买军火的客户们的邻居头上。

敝帚自珍是没必要的,都亮相过了,以欧陆的工业实力要不了  1年就能仿制出来,还不如痛快点,先吃一口肥肉。

自信!

绝对的自信!

……

吴国军火商在满世界忙着推销滞销武器、淘汰军火。

尤其热衷于向全球的酋长们兜售前膛炮,知道你不会用,所以更想卖给你~

茶叶战争结束了。

必须抓住这个宝贵的时间窗口清库存。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各种利好因素刺激吴国重工业狂飙猛进,炼钢产量一再提升。

……

轻工业略显颓势,除了茶叶和食品,其他行业都有些后劲不足。

帝国的新增市场有些饱和了。

锅碗瓢盆、棉衣、棉被、铁制工具、帆布制品、煤炉,这些都是家庭耐用品,缝缝补补  10年都在用。

所以得发掘更多的市场。

糖,是人类幸福的源泉,也是生命的支撑。

帝国一下子获得了大量殖民地,糖的价格不断下跌。如今吴国的百姓手里宽裕多了,自然也舍得买点硬块糖回去尝尝。

民间对此欢欣鼓舞。

哪怕是  20世纪  80年代,硬块糖都是农村孩子求而不得的高档零食。

……

回程时,李郁乘坐一艘  1500吨的蒸汽战舰沿途巡视殖民点和海军基地。

在苏伊士城,他下达密令,勘测确定路线之后立即开启挖河工程,  7年之内必须挖通苏伊士运河。

蒸汽战舰续航有限,所以得沿着海岸线行驶,每隔一段就有海军补给点。

在舰上,

李郁要求海军将苏伊士城,果阿,科伦坡,仰光,槟城,金兰湾,夏威夷  7处确定为海外军事基地的支撑点。

投入大量资金,修筑永备工事。

军民并举。

驻军、移民、商业中转、港口、农业、渔业。

以点连面,打造帝国的海外生命线。

……

1797年  4月。

崇明岛。

旗帜飘扬~

第一批从欧陆战场撤回来的仆从军经过短暂休整之后,再次登船。

奉吴皇诏令:武装归国,清君侧,讨国贼。

国贼是两班老爷、大名老爷,地主商人。

……

吴国终于对扶桑、高丽下手了。

口号是:

武力铲除所有国贼,把他们的土地分给扶桑和高丽的穷困百姓!

同时强调:

国王的心还是好的,只是被底下黑心的两班尼、大名桑们蒙蔽了眼睛。所以,只反国贼,不反国王。

仆从军一呼百应,豪气干云,几乎没需要怎么动员就嗷嗷求战。

原因很简单,

比衣锦还乡更体面的是,扛着枪衣锦还乡~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12.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