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荣誉值,农庄,新题材_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49章 ,荣誉值,农庄,新题材


姜哲驾车,送汪真去机场。

拍卖会结束,汪真把业务上的事情处理好,就急着回国,不肯留下玩儿几天。

她看着越来越近的机场,对姜哲说道:“你的好消息传到国内,很多人想着摹仿你的方式,来这里试试水?你是不是考虑,邀请一些朋友来这里办一个联合画展。毕竟这次的事情,有很多人帮你,你也有了一定的人脉关系。”

姜哲和国内朋友通电话的时候,也听人委婉提过这件事。

“我会考虑这件事情。这需要时机。”

汪真说:“只是提议。你记得这个事情就好。”

姜哲帮她提着行李,一直看她过安检,才离开机场。

回到家,打开系统,查看荣誉值页面。

来到纽约之后,荣誉值的数值一直在增长。如今,经验条上的游标,已经接近当前层次的终点。

不久,姜哲中午说动父母,也办好手续,把父母接到纽约。

复式豪宅亮起暖黄灯光。

姜益夫妇跟着姜哲踏进玄关,眼睛就亮起来。

从机场到家中,两人一路看了许多新鲜事。

到了姜哲的复式公寓,又仔细的看了一圈。这里的面积虽然没有姜哲在滨海的别墅大,但科技感强,更加现代。特别是听到价格,更是心惊肉跳。在听到姜哲支付还款绰绰有余,这才放心。

姜哲没办法告诉父母,买房的钱,已经通过系统奖励赚回来。

姜益夫妇给姜哲带来好多东西,就怕他不会照顾自己。还帮他把物品放到合适的位置储存和摆放。

“这冰箱比咱们家客厅都大!“徐丽拉开冰箱门。

看到不同的储藏区域,有各种食物,有些是姜哲亲手处理的食材。知道儿子在吃饭上没有应付。

姜益正在欣赏窗外风景

“这就是那个知名的公园?“

姜哲给父亲介绍能看到的知名建筑。“今天休息,明天带你们去大都会博物馆,还有几个知名景点。”

徐丽已经把他们的卧室重新收拾一遍。“今晚,我做饭。”

“妈,我已经安排好,您等着吃就好。”

一家人再次团聚,一起吃晚饭,其乐融融。

姜益夫妇很想知道姜哲在纽约生活的一切,所以,问起他在这里的学习、生活的细节。

姜益放下酒杯,看着正在讲述学习经历的儿子。

他忽然想起儿子读高三那年,挤在8平米卧室里画画的模样。

脑海中的那个身影,和眼前的姜哲渐渐重叠。

似乎没变,其实变了很多。

——

哥伦比亚大学,紫藤花攀着哥特式拱窗绽放。

姜哲推开克里教授办公室的大门,听到了轻柔的音乐。

“教授。”他看到克里教授正在低头看杂志。

“姜,你的颜料分析,已经发表了。“克里教授看到姜哲,抖着手机期刊:“这不仅对艺术实践有帮助,对修复也有借鉴意义。”

“谢谢您的推荐。”姜哲把最新的实践报告交给教授。

克里教授仔细的看过一遍。“好。这个阶段的实践,可以通过。你可以放松几天。”

“谢谢您。”

——

姜哲驾驶休旅车,碾过一道砾石坡道时,惊起成群的雪松太平鸟。

父母在纽约游玩几天,就回国了。

米勒邀请姜哲去他的新农庄做客。

姜哲正好打算放松心情,就驾车赶往农庄。

离开大城市,欣赏沿路的风景,心情舒畅。

他问过几个路人,终于接近目的地,看到了路标。

米勒农场的橡木路标上,铜铃在风中敲出肖邦夜曲般的清响。

他摇下车窗的瞬间,带着青草甜香的风灌进来。

继续向前行驶,农庄的轮廓自林间浮现。最先看到的,是座沉睡在时光中的19世纪石砌农舍,粗粝的灰砂岩外墙爬满植物,藤蔓间探出殖民时期特有的梯形小窗,玻璃上还凝着前夜的露珠。

他推开车门,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铜铃随风轻响,声波惊动了谷仓顶部的信鸽,扑棱棱的振翅声与远处奶牛低沉的哞叫交织成乡间晨曲。

姜哲遇到了一位工作人员报上来意。

工作人员已经得了米勒的交代,当即指引他去停车。

托着行李,走向农场主楼。

这处农场已经有很久的历史,既有新的建筑,也有一些老建筑。姜哲看到感兴趣的建筑或陈设总会留步欣赏。

抚触谷仓外墙上模糊的“1947“刻痕时,米勒出现:“就知道,你会迷路!“

“米勒,谢谢你的邀请,你的农庄太美了。”姜哲和米勒来了一个拥抱。

米勒换下阿玛尼西装,打扮的就像一位真正的农场主。靴子上沾着新鲜草屑。

“这里还有更美的地方。”米勒引着姜哲走向客房坐在的主楼,同时介绍:“牧场有群安格斯牛,我刚从那里过来……”

“那里原是农场主的烟*草仓库,我买下来的时候,挑高六米的橡木横梁上还悬着生锈的铰链。”

“看东边!“绕过百年水车磨坊,米勒指向雾气散开处。

十八世纪风格的乳白色主楼闯入视线。

姜哲看到,五条交错的屋顶线切割着天空,粗切石块的拱门下,早春栽种的蓝莓丛已结出青果。

米勒让侍者把姜哲的行李送到他的房间,然后,带着姜哲继续游玩。

三只边境牧羊犬跑到了米勒身边,试图跟在他旁边。

它们对姜哲很友好。

两人绕过主楼,整片缓坡牧场在眼前豁然铺展:

整齐的苜蓿随风翻涌,更远处的休耕地上,成捆的干草垛如巨型的金色纽扣缀满山丘。正在工作的人们点缀其中。

农庄主楼后方,保存完好的19世纪榨苹果酒作坊也令姜哲驻足。

粗粝的石墙上,铁质铰链还挂着当年运输木桶的麻绳,霉斑与铁锈在朝阳下呈现出伦勃朗式的光影层次。推开吱呀作响的橡木门,尘封的榨汁器械上凝结着深褐色的苹果糖晶,百年前的甜香竟仍在空中悬浮。

穿过作坊,一座架在溪流上的耐候钢玻璃连廊突然闯入视线——这是现代悬空体量设计,锈红色的钢板与落地玻璃将古典与未来焊接,倒映着溪水中游弋的虹鳟鱼群。

“这里还有很多好玩儿的地方。不过你可以先去换衣服,我为你准备了适合这里的服装,哦,对了,今天中午可以尝尝我们这里的午餐,你要不要先休息一下?”

姜哲说道:“谢谢,我不累。等换好衣服,我就想好好体验农庄生活。”

“好,我带你去骑马。”

米勒为姜哲选了一匹良马。

两人骑马,继续游览农庄,一直玩到中午,才返回主楼吃饭。

午后三点的阳光将牧场切成明暗交错的色块。

姜哲支起简易写生画架时,然后准备水彩画工具。

农庄里,可以入画的美景很多,上午的游览途中。他已经选好了一些目标。

他凝视着坡地上吃草的牛群,半晌之后。果断动笔。

米勒让人支起巨大的阳伞。伞下摆了桌椅。

他坐在椅子上。边品尝果汁。边欣赏姜哲作画。“

姜哲用松鼠毛的画笔,快速的融合颜料,笔触过处,画面上的光影如液态琥珀般流动。

暮色降临时,姜哲已经创作了三幅水彩作品。

他回到农庄主楼,已经到了晚餐时间。

米勒与姜哲坐到了餐厅的胡桃木长桌旁边,侍者推来餐车。

三层镀银托盘盛着烹制的虹鳟鱼。

鱼身裹着碾碎的干果与枫糖,底下垫着清脆的蔬菜,掀开香草束时,姜哲嗅到龙蒿与百里香唤醒的河鲜本味。

他已经适应了西餐的味道和流程,能和米勒顺畅的交流,还不耽误吃饭。

餐后甜点环节,米勒示范着将糖浆淋在冰镇酸奶上,冷热交激腾起的白雾里。

他讲述着农庄的传统:每年深秋,管家会收集七十种落叶制成标本,压在餐厅的防弹玻璃地板下。此刻姜哲的皮鞋正踏在一片1889年的枫叶化石上,叶脉纹路与头顶枝形吊灯的锻铁花纹惊人相似。

当手工巧克力在舌尖融化时,壁炉里的苹果木突然爆出火星。

饭后,米勒请姜哲为自己画一幅在农庄生活的小尺寸绘画。

姜哲欣然同意。

考虑到米勒是自己在米国的重要支持者,他打算用先画写生草稿,然后再画正稿。

两人坐在壁炉前聊天,姜哲可以一边接话一边写生。灯光,影子,墙面,古老的铸铁烛台都进入画中人物的背景中。

……

晨露未晞的牧场笼罩在淡青色薄雾里,姜哲握住缰绳的瞬间,栗色母马扬起前蹄,鬃毛甩出的银亮水珠在空中划出德加笔下的舞者弧线。

来农庄游玩写生,他喜欢上骑马这项运动。这匹马还有个名字——玛格丽特。

他俯身贴近马颈,嗅到混合着苜蓿清甜与皮革鞣酸的气息,这味道让他想起临摹德加作品的感受。

玛格丽特迈出第一个流畅的侧对步时,姜哲与马背起伏的韵律共振。

马鞍皮具随动作发出特有的咯吱声。

他左手虚握的缰绳,如指挥家般引导着马匹绕过橡树林,惊起的蓝鸦群振翅声与马蹄铁撞击燧石的脆响,在空气里交织。

当玛格丽特跃过一处低矮的干草垛的瞬间,姜哲捕捉到光线魔术——朝阳以特殊度角穿透马耳,似乎能看到毛细血管。

他控制着马匹速度,缓缓停下。

玛格丽特似乎意犹未尽,前蹄扬起尘雾。

马蹄声从后面传来。

米勒骑马赶过来。“仅仅两天时间,你的马术越来越好。看来,你不止在绘画方面有天赋,在运动方面也很优秀。”

“我只是喜欢动物,不敢说运动天赋。”

“在跑一圈?”

“好。”

——

下午,姜哲依旧找素材写生。

今天,他打算描绘工作人员劳作的场景。

二十米外的牛棚里,工作俯身时的背影让他想起米勒的作品。女子的褪色围裙在逆光中泛起银灰,橡胶长靴上的泥点,恰似印象派的点彩。

他拿着炭笔,用几分钟时间,快速的描绘出这组影响。

接着,他发现正在套马具的老汤姆,动作熟练,形象很有特点。

姜哲用简练的线条抓住其动态和相貌特点。

这位老牛仔弯腰系肚带的姿势,古铜色脖颈的皱纹里卡着阳光的金粉。

一个个素材,被记录在速写本上……

因为工作人员逐渐认识了姜哲,很多人愿意做他的模特。

姜哲熟悉农庄后,越发如鱼得水。

用几天时间,画了一些速写。

他打算用不多的的放松时间,用油画的材料进行写生。

他将画架支在谷仓旁,玛格丽特安静的轮廓与机械的钢铁曲线,都成了构成画面的元素。

写生,无论是用什么工具,都受到时间限制。必须要概括动作,突出主要形象。

突然响起的马匹嘶鸣,没有影响到他的创作,反而越发有兴致。

米勒走近观看时,姜哲正在进行最后调整。

画中玛格丽特的鬃毛,仿佛能流动起来,重现骑马时的光影变幻。

“你对形象的概括和敏锐。让人惊讶。“米勒收藏接触的绘画多,能看到作品的优缺点。

因为姜哲用直接画法写生。很多不重要的形象非常概括,另外还有一些精妙的技法,形成极好的画面效果。

“看到你的画,我想到了马奈和萨金特都作品。”米勒凑近一些。

姜哲一气呵成,最后在画布角落,做好自己的标记。

既是签名,也是给未来鉴定师,修复师的暗示。

“今晚依旧有派对!“米勒邀请姜哲参加。

……

第二天,姜哲与米勒告别。其实,昨晚已经对米勒说过,自己该回去了。

姜哲走向车子,陆续与工作人员告别。

引擎发动时,米勒与姜哲挥手告别,牧羊犬们围着他嬉戏。

后视镜里,农场渐渐模糊,缩小。

姜哲想起了昨晚的派对。

参与派对的人们的热情,让自己多喝了几杯。

车子开出农庄后,他回忆在农庄生活的一幕幕,认识的新朋友,还有玛格丽特……

自己体验农庄的生活,获得了新的素材。这种新鲜感,让他有了新的情感动力,也想到新的表达手法。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也许能创作出精品级别的作品,甚至是传世级别的作品。(本章完)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12.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