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7章 朱锏死了
女状元郑希希入仕了。
按照惯例,状元最多是去翰林院当个小编修,等沉淀历练个几年,能力与性子都历练出来了,有机会才慢慢往上升,这段时间短则三年长则十年,特别难熬。
郑希希却被安排去了户部,白卿宁叫她先去做出入库登记,过了一段时间便让她做数据统计,到了第三年,郑希希做出了一份非常完美的国库统计表,并且做了一份让整个朝堂惊艳的“经济兴国”方案。
其余女子在朝堂里也各有作为,就算不甚惊艳,也是挑不出什么错处的。
而且大家都发现,在整理档案,归类以及查账、算账这类工作中,女性官员就是要做得比男子出色。
只有办案、推理的方面,男子的优势是比较明显,其他方面,可以说是平分秋色。
从女子与男子同时同时参加科举同场竞技,到女状元的诞生,到将女状元安排进户部,再到今天,白卿宁几乎没有一天不被人诟病。
直到三年后的今天,女子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她们可以,她们的陛下的选择没有错,大虞的发展方向没有错!
第二次科举,男女同科同场竞技,就没有多少人反对了。
等再过了两年,越来越多的女性人才涌现出来,而男子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时,就有人质疑女子书院的教材与师资力量优于男子书院,不公平。
白卿宁在质疑声最高的时候,“无奈”地宣布,以后男女同校,同一夫子,同一课堂学习,且每个月都要进行月考。
所有人的起点都一样,如果这样男子还是考不过女性的话,那他们还有什么话可说?
“陛下,冀州皓月书院的张夫子仗着自己是大儒的嫡传弟子,公开给男学生开小灶,公共课上只随便教教。”赤缨边说边递上地方情报网送来的信报。
她如今虽已经封侯,但还是更愿意待在白卿宁身边,白卿宁确实也更习惯她在身边,无论是生活琐事还是外头的事,她都更为信赖赤缨。
白卿宁看过信报,淡淡一笑:“留意看看各地有多少这样的现象。”
不久,各地的情报送了上来,情报显示,各地的书院都普遍存在着夫子更偏心男学生的情况。
赤缨十分气愤:“陛下,不如属下去将这些人都拖出来打一顿!将他们打老实了,他们就作不了妖了!”
白卿宁失笑:“暴力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问题加剧,甚至滋生新的更严重的问题。”
“那就由得他们欺负我们的姐妹?”
“当然不。”白卿宁拿出几个书卷,“你把这些交给郑希希去印,印好之后,在春季学期开始的时候,将这些教材下放到全大虞每个书院。”
这是统一教材啊!
采用新教材,到时候考试的试题也跟从前完全没关系了,管他什么大儒,再想要偏心
“此外,赤缨,你领着郑希希组成讲学团,讲学团要有男有女,要有真材实料的。朕给你们一年时间,你们在全国巡回讲学。你的西域之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好的例子,你好好讲。”
统一教材才能统一思想,等再过几年,大虞应该有些社会主义社会的样子了吧?
这一年,赤缨领着讲学团在全国巡回演讲,柳若安在河西一次又一次地打退来敌,兴安岭下,傅东琰也不负圣望,将那片黑土地变成了全国的大粮仓;
在这一年里,镇南关也是好事连连:粮产破了记录,亩产达到五百五十斤!
白景熹与白景明都成家了,一个娶的是袁祈那支狼兵的姑娘,一个娶的是林远山的族中侄女,属于是强强联姻了。
这一年里,白卿宁也没闲着,农业、经济、教育、基建、国防,她时时都得关注,并针对时局的变化随时更改及调整方案,忙得召唤美男的时间与精力都没有了。
她都三十几岁了,太后在她三十岁之前还每年都催婚,后面催不动了,随她了,如今也已经想开了,也隐隐藏觉得她这样单着也挺好的。
反正有人陪着,有人关心,吃喝不愁,这估计是全天下母亲对子女的最基本的愿望了。
白卿宁三十几岁,那几位比她还大个一两岁,如今都快四十了,这些年来,他们也不是没试过让她松口给自己名分,但每次都失望。
但她越是这样,他们就越是对她死心塌地。
没名分就没名分吧,心里有他们就好。
这天白卿宁又与三人在宫里喝茶,赤缨率讲学团回来了,并带回了各地最新的教育消息,知道换教材之后有所谓的大儒气得吐血,吐血之后还得认命乖乖去学新教材,白卿宁不厚道地笑了。
“你们辛苦了。”白卿宁对赤缨说,“回府休息半个月吧,半个月后再过来,或者一个月后来也行。赤缨,你该好好享受生活了……”
未尽之言,无非是让赤缨像她一样,找几个合心意的男子玩一玩,放松放松。
赤缨摇摇头,她犹豫了一下,问起白卿宁:“陛下,这么多年了,还没有朱大哥的消息吗?”
赤缨与朱锏是同一年出的京,她进西域十年就出来了,朱锏却去了差不多十八年。
头十年,每年朱锏都有信回来,后八年,杳无音讯。
白卿宁在失去朱锏音讯的第一时间便另派了一支水兵按照航海图出海寻找,但直到现在,还是没有任何消息。
白卿宁看着赤缨,声音艰涩:“世界很大,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或许再过两年,朱大哥就回来了,他或许是在航行世界。”
话虽如此,但谁都知道,在海上,没有消息,就是人没有了。
不过是大家都存着一丝希望而已。
这个时候,碧柳在外头匆匆进来禀报:“陛下,朱大人回来了!”
白卿宁一顿,赤缨已经呼吸急促:“朱锏回来了?”
碧柳只点了个头,赤缨已经往外奔了,她看了赤缨的背影一眼,补了一句:“陛下,回来的是朱大人的灵柩……”
回来的是朱锏的灵柩……
朱锏终究是没能活着回来。
白卿宁让人在东海之滨立了一尊朱锏像,又筑了一座纪念碑,将历年牺牲在海上的大虞将士的名字刻在碑上,供后人世代瞻仰。
最后,她将朱锏的画像请进了凌烟阁。
光是将番薯带回大虞的功德,他就有资格留芳百世。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12.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