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_大明:直播演绎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03章


【终于,一艘长达二十丈的蒸汽漕船建造完成。】

【试航的当天,朱由检早早地来到了现场,岸边也围满了闻讯而来的百姓和官员。】

【随着锅炉中蒸汽不断喷出,巨大的叶轮开始缓缓转动,漕船也随之缓缓向前移动,速度越来越快。】

【老船匠吴大海瞪大了眼睛,忍不住惊呼道:“好家伙!这速度,比风帆船快多了!真是不可思议!”】

【周围的百姓们也纷纷发出阵阵惊叹,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消息传回京城,满朝大臣既惊讶又疑惑。】

【户部尚书毕自严经过一番计算后,上奏道:“陛下,若能将此船推广,漕运效率至少能提高三倍,每年可节省白银数十万两,这对国库而言,可是一大福音啊!”】

【但也有大臣提出担忧,礼部尚书李腾芳说道:“新式船只操作复杂,船员们能否熟练掌握?日后的维护费用又该如何解决?”】

【朱由检果断下令:“先建造一百艘,投入试运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不要畏缩不前。”】

【然而,新式漕船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

【运河上的纤夫们纷纷聚集起来,进行抗议。】

【他们举着标语,高喊着口号:“这妖船要是普及了,我们都得饿死!还我生路!”】

【与此同时,民间还流传着各种谣言,有人说“蒸汽会破坏龙脉,必将给大明带来灾祸”,这使得百姓们对“水龙骧”充满了恐惧和抵触。】

【为了消除百姓的疑虑,朱由检在扬州举办公开演示活动,并亲自登上“水龙骧”,向众人解释道:“大家请看,这艘船无需纤夫拉纤,不惧风雨阻挡,能够更快地运输粮食和货物。而且,那些纤夫兄弟,都可以通过培训,成为新式船只的船员,收入不仅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增加。”】

【他又指着锅炉上的安全阀,说道:“我们在设计时,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安全问题,这绝非什么妖物,而是能够造福百姓的利器!”】

【渐渐地,百姓们的态度开始转变。】

【漕运商人王老板率先试用了“水龙骧”,试用结束后,他满脸喜色地说道:“以前运货到京城,至少要一个月时间,现在半个月就能抵达。这生意啊,以后能做得更大更远了!”】

【纤夫陈三哥也成为了第一批船员,他笑着对周围人说:“刚开始确实害怕,不敢上船。可现在发现,这船稳当得很,工钱还比以前多不少,真是太好了!”】

【随着“水龙骧”在运河上越来越多地出现,漕运彻底焕然一新。】

【粮食损耗大幅减少,南北货物的流通速度明显加快,商业变得愈发繁荣。】

【船厂周边,铁匠铺、锅炉厂、零件作坊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无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更令人惊喜的是,“水龙骧”所运用的蒸汽技术,开始逐渐应用到其他领域。】

【有人尝试用蒸汽改进矿山的运输设备,有人研究利用蒸汽带动纺织机。】

【朱由检看着各地送来的报告,欣慰地对大臣们说道:“‘水龙骧’仅仅只是一个开端。朕要让大明的车船,都如同巨龙一般,在天地间自由驰骋,让百姓们都能过上富足安乐的日子!”】

【站在紫禁城的城墙上,朱由检望着运河上穿梭如飞的“水龙骧”,心中满是感慨。】

【这场漕运的变革,不仅改变了大明的水上交通,更为这个古老的帝国,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希望。】

……

洪武位面

朱元璋看着蒸汽漕船的演示,微微点头:“漕运确实该变变了。传令下去,让工部召集老工匠,仔细研究这船的构造,看看咱们能不能造出来。”

刘伯温皱眉思索:“陛下,此船依赖煤炭与精铁,大量建造恐影响民生用度。建议先小规模试制,摸清门道再推广。”

徐达挠挠头:“这船要是能用在运粮上,以后打仗就不愁粮草跟不上了。我回头和工匠们聊聊,看怎么改动能装更多物资。”

常遇春笑着说:“等咱老家修通运河,也弄几艘这船,运酒运货都方便,乡亲们能多赚些钱。”

永乐位面

朱棣盯着画面,若有所思:“比宝船的风力驱动还快,郑和,你带些人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用在远洋航船上。”

郑和恭敬道:“陛下,此船在海上航行需解决淡水储备和锅炉防锈问题。臣即刻安排人手,与工部一同探讨改良方案。”

解缙推了推眼镜:“这船若成,南北物资流通更快,编纂典籍所需的纸张、墨料运输也能更及时。”

姚广孝双手合十:“新技术推行必有阻力,建议先在官营漕运试用,做出实效后再向民间推广,减少非议。”

宣德位面

朱瞻基放下奏折:“漕运损耗太大,这蒸汽船倒是个办法。杨爱卿,你督促工部,先在京城附近的河道试试,看看实际效果。”

杨士奇躬身道:“陛下,建造此船需大量钢铁,臣建议调拨官窑的废铜料熔炼,节省成本。”

于谦认真道:“边疆粮草运输艰难,若这船能适应北方河道,对九边将士来说是天大的好事,臣愿在宣府协助测试。”

杨溥皱眉翻着账本:“造船、维护、培训船员都是开销,得重新核算预算,看看从哪里调拨银两。”

嘉靖位面

朱厚熜把玩着玉佩:“有点意思。严卿,让严世蕃盯着,宫里要是能用这船运建材,修道观能快不少。”

严嵩点头:“陛下,此事需谨慎。民间漕帮势力大,恐会阻挠。臣建议先以皇家需求为由头,慢慢推进。”

戚继光上书:“末将在蓟州练兵,若战船能改用蒸汽驱动,机动性大增,倭寇来犯时可快速追击。”

胡宗宪忧虑道:“东南沿海走私猖獗,这船技术若泄露,被海盗利用就麻烦了,需加强工坊保密。”

隆庆位面

朱载坖看向张居正:“张先生,这蒸汽船对漕运帮助很大,但朝堂争议也多,该如何推广?”

张居正沉稳道:“陛下,可设立专门衙门管理,制定建造标准和运营规范。对愿意参与改良的工匠和商户,给予赋税优惠。”

高拱神色严肃:“对故意阻挠的官员和势力,必须严惩。革新是为了国家,容不得迂腐之见。”

王崇古在边关来信:“这船若能在黄河流域使用,运粮到九边就不用怕枯水期,将士们的日子能好过些。”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12.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